在春秋战国时期,有一位姓俞名瑞字伯牙的楚国郢都人。虽然是楚国人,却在晋国做上大夫。奉晋王的命令,来楚国修聘,因为是楚国人,便讨来这个差事,刚好顺便回乡省亲,会会亲朋。
完成晋王的使命之后,伯牙想着离开楚国故土十一二年,故国江山之胜,还是浏览下故乡风景再走,于是打算从水路大宽转而回晋国。
伯牙是个风流才子,路观山水之景,感叹江山之胜,投其所好,正中其怀。张一片风帆,凌千层碧浪,看不尽遥山叠翠,远水澄清。不到一日,行至汉阳江口。当时是八月十五中秋之夜,突然狂风大作,大雨倾盆。船不能前行,停靠在山崖之下。没过多久,风平浪静,雨止云开,出现一轮明月。那雨后的月亮,格外明亮。伯牙在船舱里感觉格外无聊,叫童子焚香炉内,“待我抚琴一首曲,以遣情怀。”童子焚香罢,捧琴囊置于案间。伯牙开囊取琴,调弦转轸,弹出一曲,还没弹完就断了一根琴弦,伯牙大惊,叫童子去问船头:“这船停在什么地方?”船头回答说:“突然遇到暴雨,就停在了山脚下,虽然有些草树,但是周围没有人家。”伯牙惊讶,想着:“原来是在荒山野岭啊。如果是在城郭村庄,有聪明好学的人偷偷听我抚琴,导致我的琴音忽变,有断弦的可能。可是在这荒山野岭的,怎么可能有听琴的人呢?哦,我知道了,想来是有仇家派刺客来刺杀我了;要不然的话,有可能是盗贼半夜偷偷潜伏在这里,想要登船劫我财物。”于是叫上左右侍从:“跟我上崖搜查一番,不在柳荫深处,定在芦苇丛中!”
展开剩余62%左右领命,唤齐众人,正欲上崖,忽听岸上有人答应道:“船中的大人,不必见疑,我并不是奸盗之流,而是樵夫。因打柴晚归,遇到狂风骤雨,雨具不能遮蔽,潜身岩畔。听到大人抚琴,就驻足听了少许琴音。”伯牙大笑:“山中打柴之人,也敢称“听琴”二字!此言未知真假,我也不计较了,左右侍从,叫他走吧。”樵夫不走,在崖上高声说道:“大人你说的这些话不对啊!岂不闻“十室之邑,必有忠信。”“门内有君子,门外君子至。”大人若欺负山野中没有听琴之人,这夜深人静,荒崖下也不该有抚琴之客了。”
伯牙见他出言不俗,有可能真是个听琴的也不是不可能。于是转怒为喜问道:“崖上这位君子,既然是听琴的,也站在这里听了有段时间了,可知道我刚才所弹的是哪有曲子?”樵夫道:“我如果不知道的话,也不可能来听琴,方才大人所弹,乃孔仲尼叹颜回,谱入琴声。其词云:“可惜颜回短命早亡,......”到这一句,就断了琴弦,不曾抚出第四句来,小子也还记得“留得贤名万古扬”。”伯牙闻言大喜道:“先生果非俗士,隔得这么远,难以问答。”命左右侍从道:“请那位先生登船细讲。”樵夫步入舱来,长揖而不跪,道:“大人,施礼了。”俞伯牙是晋国大臣,下来还礼,恐失了官礼,既请下船,又不好叱他回去。伯牙无可奈何,微微举手道:“贤友免礼罢。”叫童子看坐,童子取一张小凳置于下席。伯牙全无客礼,把嘴向樵夫一弩,道:“你且坐。”你我之称,怠慢可知。那樵夫亦不谦让,俨然坐下。
伯牙见他不告而坐,微有嗔怪之意,因此不问姓名,亦不呼手下看茶。默坐多时,怪而问之:“适才崖上听琴的,就是你么?”樵夫答言:“不敢。”伯牙道:“我且问你,既来听琴,必知琴之出处。此琴何人所造?抚它有什么好处?”正问之,船头来搞可以开船了。伯牙吩咐:“且慢些!”樵夫道:“承大人下问,小人若讲话絮烦,恐耽误顺风行舟。”伯牙笑道:“惟恐你不知琴理。若讲得有理,就不做官,亦非大事,何况船开的这么慢呢!”
樵夫道:“既如此,小人方敢谈之。这个琴乃是伏羲氏所琢,......”伯牙听见他对答如流,犹恐是记问之学。又想到:“就是记问之学,也亏他了。我再试他一试。”樵夫道:“他人有心,予忖度之。大人试抚弄一过,小人任心猜度。若猜不着时,大人休得见怪。”伯牙将断弦重整,沉思半晌,其意在于高山,抚琴一弄。樵夫赞道:“美哉!大人之意,在高山也。”伯牙不答。又凝神一会,将琴再鼓,其意在于流水。樵夫又赞道:“美哉志在流水。”只两句,道着了伯牙心事。伯牙大惊,推琴而起,与子期施宾主之礼。连呼:“失敬!失敬!石中有美玉之藏,若以衣貌取人,岂不误了天下贤士!先生高名雅姓?”樵夫欠身而答:“小人姓钟,名徽,贱字子期。”伯牙拱手道:“是钟子期先生。”子期转问:“大人高姓?荣任何所?”伯牙道:“下官俞瑞,仕于晋朝,因修聘上国而来。”子期道:“原来是伯牙大人。”伯牙推子期坐于客位,自己主席相陪,命童子点茶。茶罢,又命童子取酒共酌。伯牙道:“借此攀话,休嫌简陋。”子期称:“不敢。”
发布于:江西省博星优配-合法配资平台-股票配资公司-个人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